欧洲国家国旗为什么大多数为三色旗?浅谈欧洲国旗文化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不同的国旗体现了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宗教传统。因此,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民族国家的融合、分裂,国旗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区性特色。
例如,北欧地区国家的国旗上,多带有十字图案;阿拉伯地区国家的国旗上常见月亮和星星;非洲地区常用红、黄、绿及黑等颜色的国旗。而欧洲大陆国家的国旗中三色旗居多;三色旗中,使用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占多数。
谈到欧洲国家的三色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法国的红、白、蓝三色旗,这可能与法兰西文化的影响力有关。众所周知,红、白、蓝三色代表自由、平等与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军司令拉法艾特在巴黎市的代表颜色———蓝色与红色之间,加上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作为国民军的帽徽,著名的三色旗由此诞生。国旗上从靠近旗杆那边起依次为蓝、白、红三色长方竖条,宽度分别为30%、33%、37%。西欧国家中,采用红、白、蓝三色旗的,还有荷兰和卢森堡。两国的国旗上,均是由自上而下三个平行的红、白、蓝长方形组成,惟一的区别是蓝色的深浅不一。1568年,荷兰人挥舞橙、白、蓝三色旗,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后来为了在战斗和海上航行时易于辨认,用红色取代了橙色。历史上,卢森堡与荷兰曾经共组联邦。卢森堡独立后,正式将国旗改为红、白、浅蓝,以示与荷兰国旗的区别。
就地域而言,欧洲大陆上,国旗采用红、白、蓝三色最多的,要属中、东欧国家。这是因为,红、白、蓝是代表斯拉夫民族的颜色,所以,主体民族属于泛斯拉夫族的国家,像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的国旗均是以红、白、蓝三色为主,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色块排列方式的不同,有的只是同样的三色旗底儿上添加了不同的国徽。
而北欧国家国旗则是多为十字旗。比如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北欧五国它们在历史和文化上很相似,但是也不是完全同文同种,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在很久之前文化语言确实相似,后来它们的宗教也都信仰了基督教。
14世纪的时候,丹麦、挪威(连同冰岛)和瑞典(连同芬兰)组成卡尔马联盟,五国一体化,由同一君主统治,主导者是欧陆上的丹麦。卡尔马联盟是1397年至1523年由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瑞典(包括芬兰)和挪威(包括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昔德兰和奥克尼)为主组成的共主邦联。1397年6月在瑞典卡尔马城结成的联盟后,挪威、瑞典和丹麦三个王国共同拥戴一个君主。各国交出其主权,但无损各自的独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
而后来虽然卡尔玛联盟解散了,但这些国家的联系还很紧密。1944年,冰岛脱离丹麦独立,五国完全分道扬镳,不过现在的法罗群岛和格陵兰至今仍为传统的北欧老大——丹麦的领地,这恐怕是曾经北欧大佬最后留下的遗风。所以说这五国同文同种是可以的,当然,后来大家分离了,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也使用不同的语言,但这些语言也比较相似(芬兰除外)。
不过十字的传统更久,这“北欧十字”(或称斯堪的纳维亚十字)公元1192年起源于条顿骑士团标志,丹麦一统北欧,建立了卡尔玛联盟后,这旗帜就成了整个北欧的象征,而后来的北欧国家的皇室大多为古代丹麦王国的后裔与远亲,所以这十字图案就被整个北欧给遗传下来了。
历史上,有些民族国家几经联合、分裂,其国旗也随之更改。俄罗斯的国旗为长方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颜色分别为白、蓝、红。捷克共和国国旗与俄罗斯的国旗相同,但其排列为靠旗杆一边的三角形为蓝色,旗地右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红色。
捷克族和斯洛伐克同属斯拉夫族,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西米亚王国,这个王国的颜色为红、白两色,而蓝色则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两省徽章的颜色。东欧剧变后,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家,各自成立独立主权实体。捷克继续沿用原有的三色旗为国旗。斯洛伐克则采用自上而下白、蓝、红三色等分的长方形国旗,旗地中间偏左绘有斯洛伐克的国徽。三色旗也是南斯拉夫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旗帜。
1804年,塞尔维亚地区的南斯拉夫人高举三色旗发动了反对土耳其的起义,1918年12月建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时,正式采用三色旗为国旗。1991年,前南解体后,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沿用了1918年的三色旗,蓝、白、红三种颜色自上而下平均排列,各占旗面的1/3。斯洛文尼亚国旗自上而下为白、蓝、红三色长方形,克罗地亚国旗则自上而下为红、白、蓝三色,两国国旗上均绘有各自的国徽。
Pos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