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欧国家的国旗为什么与俄罗斯的这么像?

东欧国家的国旗为什么与俄罗斯的这么像?

东欧国家的国旗为什么与俄罗斯的这么像?众所周知,欧洲国家的人民,在历史上热衷于选择”三色旗”作为自己的国旗。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就代表着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德国国旗也是用“上黑、中红、下黄”的三色旗代表着中世纪德意志农民起义的精神。巧合的是,夹在法德两大国之间的“低地国家”,仿佛连国旗都无法逃脱强邻的影子,就像法国国旗转90度变成荷兰国旗一样,德国国旗转90度,就成了比利时国旗……

在近代以来的东欧国家的国旗里,“蓝白红”三色之多,几乎令人抓狂。比如,“上蓝中白下红”横条三色旗,是1992年以后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与黑山”国旗。把其中的红色条纹放到最上边,就成了塞尔维亚曾经用过的”国旗”。这面旗帜,同时也是“黑山(门的内格罗)”曾经使用过的国旗。这还不算完,把塞尔维亚(和黑山)用过的老国旗上下颠倒一下,俄罗斯联邦,以及夹在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中间,不为国际社会承认的“德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的国旗又闪亮登场了。

大概这样的”白蓝红”三色旗太过热门,保加利亚选择把其中的”蓝色”换成了“绿色”,这样的做法,倒是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而苏联解体是1990年底,直到将近十年后的2000年12月27日,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才在新生效的《国家标志法》里正式将白一蓝一红”三色旅规定为本国国旗。当然,这面旗帜并不是“横空出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的沙皇被得一世。

这位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大帝“以俄国需要的是水域”为座右铭。为此,他不惜发动了北方战争(1700-1721年)并使俄国拥有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圣彼得堡)。1699年,热爱大海的彼得大帝在乘船视察白海时,第一次在座舰上挂上了“白一蓝一红”三色旗。为什么要选择这三种颜色呢?至今尚无定论。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为了与“全俄罗斯沙皇”的身份相配。所谓“全俄罗斯”,指的就是崇尚红色的”大俄罗斯人”,崇尚白色的”白俄罗斯人”,再加上崇尚蓝色的“小俄罗(乌克兰)人”。在之后的沙俄时期,这面白一蓝一红三色旗先是作为俄国商船旗使用,到了19世纪后期(1883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首次将其定为俄罗斯帝国的国旗,并在苏联时代的间断之后,重新成为俄罗斯联邦的国旗。

这面原本是俄罗斯帝国专属的“三色旗”,在19世纪以后衍生出了数量可观的”克隆”版本。这是因为,19世纪同时也是欧洲民族主义情感进发的年代,大大小小的民族都在充满热情地构建属于自己而排他的“想象的共同体”,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斯拉夫各民族也不例外。

1848年6月2日,由捷克历史学家帕拉茨其发起,奥地利帝国各地的斯拉夫领导人聚会布拉格,召开第一次斯拉夫人大会。与会代表来自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各个斯拉夫人分支,既有属于西部斯拉夫人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也有属于东部斯拉夫人的乌兰人;还包括南部斯拉夫人的各个支系: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当时包括黑山人)。

这些民族,虽然名为“斯拉夫人”,其实互相差别已经变得很大。但当时这些“泛斯拉夫主义”正好需要有一面象征性的旗帜。所以最终斯拉夫人大会上,最终选择了“蓝一白一红”三色旗作为“泛斯拉夫”旗帜。这是对俄罗斯帝国“白一蓝一红”三色旗的直接模仿。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当时的欧洲,相比当时名列欧洲“列强”之列的奥地利帝国,各斯拉夫民族的力量显得过于弱小。因此从18世纪下半叶起,略尔巴阡山盆地、多瑙河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各民族纷纷将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于唯一真正独立的斯拉夫国家及欧洲的主要大国俄罗斯帝国身上。第十次“俄土战争”或许可以看作“泛斯拉夫主义”达到高潮的标志。

正是“泛斯拉夫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在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期新诞生的各斯拉夫人国家纷纷以1848年的“泛斯拉夫”旗帜衍生出自己的民族版本——从捷克、斯洛伐克,到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乃至不复存在的南斯拉夫,以及黑山曾经用过的国旗,莫不与俄罗斯国旗迹近孪生。如此一来,既然各斯拉夫民族无不都热衷采用“泛斯拉夫”色彩,而三色旗”在数学上的排列最多不过六种。为了与其他国家的国旗区别,一些国家就不得不在国旗上加上独特的徽记。如斯洛文尼亚与斯洛伐克两国,不但国名相近,彼此国旗也很类似,都是以俄罗斯的“白蓝一红”三色旗为底色,再加上自己专属的国徽而已。

Post Comment